附註:這篇文章原始發表於2012/6/12

 

這幾天台灣從南到北大淹水,還造成山區土石流等災害,不知道是不是中醫學多了,看著新聞媒體撥放的畫面,上工腦袋裡面出現的都是中醫治水病的觀念。

 

我們生活的外在環境稱為大自然,人身則是一個小自然。最近大雨成災,下水道排水能力不足於是造成淹水。山坡土地蓄水能力不足,於是造成土石流。本來土能克水,但是因為水土保持沒做好,再加上雨量實在太大,結果弱土反而被惡水欺侮。要改善淹水問題,除了加強下水道系統,增加排水能力之外,更重要的是做好水土保持,用土來克水,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,這樣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。

 

人身肝屬木主疏泄,就好比排水系統。脾屬土主運化,就好比山坡土地。正常情況下,人體的水濕經由肝的疏泄和脾的運化,由大小便和排汗排出體外,體內就不會產生水災。如果因為某些原因肝的疏泄能力不足,脾的運化功能下降,體內自然就積水了。這時候就會有各種症狀產生,例如水腫(積水)、口渴(大雨造成河水混濁無法飲用,臟腑無法獲得水分滋潤故口渴)、飲水則吐(積水無法容納更多水分)、小便不利(排水系統受損)等等,其他還可能有腹瀉(水分過多進入大腸)、噁心嘔吐(水淤積在胃口)、心煩失眠(積水阻礙陽氣下降道路,氣有餘就是火,火氣上逆就會心煩失眠)、四肢痠痛(水淤積在四肢經絡)種種問題。

 

這麼多複雜的問題該怎麼解決呢?其實前面都已經說過了,首先要去除積水,根據不同情況或者利尿去濕,或者發汗去濕。再來就是恢復排水能力,肝屬木主疏泄,人體的排水系統由肝膽負責,所以要根據具體情況,或者補養肝膽,或者疏肝解鬱,或者清熱或者溫寒等等,以恢復肝膽排水的功能。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要做好水土保持,水土保持沒做好,土地太過潮濕,不但無法容納更多水分,樹木也無法好好生長,也會造成肝木疏泄能力不足的問題。脾屬土主運化,所以要補土,增加涵養水分的能力,同時還可以滋養樹木,而白朮在這方面則是最重要的一味藥。根據這種思路,中醫治療水病一定都是土木(脾肝)兼醫,例如五苓散、豬苓湯等方劑,非常有效,常常看似非常複雜的病情,卻可以一兩劑就好了大半,正所謂一劑知二劑已。初次體驗的人一定會感到又驚又喜,感嘆健康真好。

 

這整個淹水治水的過程,在外界的大自然和在人身的小自然是不是一模一樣阿,有沒有覺得很神奇呢?其實中醫治水的這個方法,就是跟中國治水的老祖宗 - 大禹 - 學習的,所以當然是一樣的啦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人不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